我們客家的娘酒
客家娘酒,地方俗稱月子酒. 一種女人喝的美酒, 這就是女人準備做娘的時候喝的酒,坐月子的女人,一日三餐都要喝一大碗娘酒來補虛弱的身子,含豐富的氨基酸、微量元素、維生素,具有行氣活血等功能,補血和保健作用。
“客家娘酒”在客家地區(qū),家家都會釀制,這與紹興和其它地方的黃酒完全不同。由于客家娘酒的醇香美味和特殊的營養(yǎng)健身效果,已并非局限于女人喝的專利品了。
女人坐月子的時候,家人將雞肉和姜片生炒之后,加點糯米酒煮,給產(chǎn)婦服用,能起到益氣養(yǎng)顏、活血通乳的功效。坐完月子出來,都是臉色紅潤,奶水充足的。所以糯米酒又有“月子酒”之稱。 我坐月喝了62瓶. 同事們說我生完小孩膚色好多了,看來都是酒起的作用.我愛上娘酒了.
(1)選料:黃酒選取糯米為原料,晚季稻更好;
2)浸泡:把糯米浸泡一天左右,夏天半天即可;
(3)蒸米:入甑進鍋蒸,黃酒又稱蒸酒,蒸米環(huán)節(jié)很重要,先用大火加熱,沸后再用文火,將米蒸熟蒸透,而又不糊不焦(如果米粒焦糊,黃酒將有殘味,制酒失敗);
(4)冷卻:將蒸熟的米起鍋攤開晾涼;
(5)加入酒曲:在糯米內(nèi)拌入酒曲,據(jù)說這種酒曲演變自畬族,由一二十種藥材配制而成,相當于天然菌類;
(6)發(fā)酵:將拌好酒曲的糯米放入陶器壇中發(fā)酵,大約24小時后,壇內(nèi)溫度自然上升,淀粉開始轉(zhuǎn)化為糖份,冬天則用棉被或者稻草包裹壇子保溫。自然發(fā)酵七日左右后轉(zhuǎn)入大缸中,封好口放置兩三個月。(其實發(fā)酵兩周左右就可以取酒,但為了讓糖份更好轉(zhuǎn)化為酒精,保存稍久酒質(zhì)會更好。)
(7)取酒:壓榨酒糟,分離汁和酒糟,把酒汁盛入壇中,用碗蓋住,再用另一個碗反扣,以防雜物落入。
(8)炙烤:在壇子四周圍上谷糠或者稻草,陰火炙烤一天,把酒煮沸,既滅菌又讓酒的口感更醇香。
(9)封壇飲用:自然冷卻,放置一周后,淘汰沉淀物,封好酒壇放置,待隨時飲用。
月子菜譜
客家女人坐月子: 客家人坐月子非常講究,認為坐月子對身體的一生有至關(guān)重要,月子沒做好會對日后留下很多的后遺,很所以月子期間必須有很多講究和忌諱。
==================
違規(guī)內(nèi)容已編輯 BY校長
|